108生活攻略

contentAndroid浙江

楼主

害人害己!国庆期间尤其注意,这事绝不能干!

酒驾危害有多大?

据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仅在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查处酒驾醉驾 90.1 万起,因此导致死亡交通事故 1525 起,造成 1674 人死亡,而导致非死亡交通事故数量更是多达 7512 起。

所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道理是人人都知道。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不少人尽管完全清楚酒驾的危险性(至少在清醒的时候是这样),比起自己冒险开车也有很多的代替选项,可他们却仍然选择了最危险的酒后驾车。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做出这样不理智的选择?自身又该如何避免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

酒精,蒙蔽你的双眼

首先,酒精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决策能力。

心理学中有大量关于酒精影响人们认知、决策和自我控制等能力的研究,牛津大学心理系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了饮酒对决策功能的影响,32 名研究者被随机分配到饮酒组和饮料组,每人都要完成 80 次赌局,这些赌局在预期收益、损失和各自的概率上都有所不同,从理性层面来说,他们应该要在风险和收益及其概率之间做出平衡,在收益大、风险低、赢面大的时候应该更多下注,反之则应该更少下注。
结果发现饮酒组的这种理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在高风险且赢面大的情况下,饮酒组似乎分不太清潜在收益的大小,即使在收益很小的情况下,仍然冒着高风险去下注

这项研究说明,饮酒后的人尽管知道此时驾车会有很高的风险,而且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但是由于他们的风险感知和决策能力已经处于较为低下的状态,因此他们很难做出理性的决策

另一项相关的研究还发现,饮酒后的人更容易出现乐观偏差,指的是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比平均人更不容易受到各种危险的影响,这种信念会导致对风险的低估。饮酒者更容易高估自己的酒精耐受性和驾驶能力,误以为自己足够清醒,并且能够安全驾驶,从而决定酒后驾车。

从众,反正大家都喝了

群体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群体效应主要涉及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受到群体行为和期望的影响,导致他们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

群体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从众心理,指的是人们在不确定或模糊情境下,倾向于模仿或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以获得社会认同感或减轻不适感。如果周围的人都在饮酒后驾车,或者周围的人都在怂恿 TA 酒后驾车,个体可能会感到社会压力,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以避免被视为不合群或受到社会排斥,从而可能会导致他们选择酒后驾车,即便他们明白这是危险和违法的。

群体效应的另一个机制是社会认同的需求,指的是人们渴望在社交群体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个体可能会放弃个人判断,选择与他们所认为的社会规范一致的行为。如果一个人所处的社交场合中,大家都认为饮酒后驾车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社会规范会促使个体可能会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感而采取这种危险且不负责任的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共同饮酒人如果有劝酒灌酒等行为,一旦同桌人因喝酒出现事故造成损失,往往需承担一定责任(视具体情节而定,这里不再赘述)

酒壮怂人胆,有点道理

我们都知道,喝酒会对我们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喝完酒的人会变得特别兴奋,情绪也非常多变,而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容易酒后驾车。

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饮酒后,大脑的奖赏系统会被激活,同时自我控制系统会被抑制,导致个体更容易追求即时满足感。在心理学中,即时满足感指的不仅是倾向于追求及时的愉悦感受,还包含着对延迟满足感和长期后果的忽视所以饮酒后的人更容易选择冒险行为,因为这种即时满足的欲望掩盖了酒后驾驶风险的预估


同时,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一种“情绪动物”,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被情绪牵着走,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情绪能够快速地让我们产生应激反应,躲避很多紧急的危险,但同时情绪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情绪会显著影响一个人的决策,例如我们在高兴的时候会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在愤怒的时候更容易做出一些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研究发现,饮酒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是极大的,会更容易让人变得兴奋,而这种兴奋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是因为情绪控制能力变得更差了,正因如此,饮酒后的人也会更容易感受到消极情绪,例如焦虑或抑郁情绪等。无论是哪种情绪,导致的结果都是降低了个体的心理抵抗力,使其更容易做出冲动和情绪化的行为,例如酒后驾车。

总而言之,酒会对我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影响,导致我们风险决策和自我控制等能力下降,加上所处环境和群体的影响,就很容易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性的行为,从而酒后驾车。

但这些因素并不是无法预防或控制的,不喝酒、少喝酒,谨防我们提到的这些心理机制的影响,以及请对自己比较有影响力的亲友来帮忙提醒自己等方法,都能有效防止自己酒后驾车。

最后再强调一下,交通安全无小事,酒后千万别开车。


来源:ACC心理科普


搜索【找工作】获取面试方法及简历制作方法助你更快找到工作

搜索【癌症科普】获取癌症相关预防知识

搜索【近期高发】获取近期高发疾病、安全科普

搜索【防诈宣传】获取最新反诈信息防止上当




浏览量:17052 [删除]
18 分享到
可能感兴趣
版块热帖
    分享
    评论